傍晚時分,看著海岸山脈上的圓,不禁疑惑著月亮豈不是從西邊起床到東邊睡覺。應該要跟太陽相反的路徑,這樣不論是東邊還是西邊,都會擁有期待與盼望的意義,這樣不是才公平? 結果,是自己的自然科學完全不及格!! 於是,到最簡單的地方去,才會發現這些原理還是知識都是內化在生活裡,不需要教導、不需要給予方位名稱,東西南北只是拿來煩人的玩意,生活在這裡,只會認得這座山與那座山,只是我們離這樣的單純太遙遠了,我們太需要一堆專有名詞讓自己顯得很有知識。
有時候,"衝突"也是自己掩飾懶惰而不去探究真理的藉口。在這樣的學術環境裡,哪一點不衝突,處於自身定位尚需要被探究論述、仍是個謎的地方,"衝突"變得好濫用。文化跟信仰衝突、圖騰跟信仰衝突、西方藝術與原住民藝術衝突,擁抱著衝突,只是侷限自己的視野,只是給自己偷懶不去了解對方的藉口,說著衝突之前,究竟對彼此了解了多少呢? 不然我們都沒有資格去批判所學習的都是衝突、無用。
比較,人因比較而偉大嗎?是為了心安吧。也許是太依賴著伴隨"比較"而來的量化感。不能去否定"比較"的存在,因為真的有許多人透過"比較"更珍惜人生。只是,case by case,還是不想比較可憐、比較幸福、比較誰有資格難過、誰應該感恩,對於某些人而言,這樣比較下的差異,不見得會讓人更懂得感謝,反而更讓人想不開。 比較,跟自己的情緒比較。一樣的事情對於不一樣的人而言,有不一樣的價值與反應,那麼是不是就不應該比較誰可憐、誰值得,只想問自己的內心是否能夠承受,如果過不去的關卡是自己設下的,那麼答案不會在別人的生命裡。
溫柔,看倪小姐引用的文章,我很喜歡。靜靜等候、不具侵略的溫柔。儘管年輪一直向前進,但智慧仍太年輕幼稚。太年輕太想彰顯自己,急於說話、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,急於搶先一步好似善體人意,卻暴露自己的智慧不成熟。笑笑的看待,相信自己將會被看見,才懂得溫柔。溫柔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~馬太3-5。地土是母親,可以承受地土,是一種說不出的溫柔,我好喜歡:)
也許我是牆頭草,面對阿爸的大閩南主義v.s.對於大閩南主義的批判。聽著阿爸對於族群過於獨斷的講法,實在是無法認可,可是聽著同學們批判著大閩南主義,自己也是會心疼阿爸。是的,我的胳膊往外彎,每次與阿母有爭執時,她總是這樣唸著。所以我總是站在對邊說著話。其實,我想說,我無法認同阿爸的族群觀點,可是我心疼他那個年代經歷的風暴,歷史永遠無法坐時光隧道機去阻止,經歷多久的恐怖歲月,就需要多少的時間去平復,甚至要更久的時間。只是,我們的療傷時程也要求的功利,總是期盼對方立刻、馬上學習原諒與放下,好殘忍,揠苗助長的情況下,也許是一方在療傷的過程中變態的扭曲。
於是,我羨慕那些秉持一貫的立場與想法的孩子,不如我般的見異思遷。
研一的生活就快結束,在這樣的盡頭收到surprise! 老闆的離職信。也許對於研一的影響沒那麼大,但也讓我更想確定論文方向,不想隨著新老師思緒打轉。前一陣子對於老闆的抱怨,現今收到離職消息,自己覺得好可笑。可笑的是自己抱怨那麼多還是會有點難過,畢竟要遇到這麼開放、能讓你講心事的老師真是少之又少,對我而言,這也是上帝為我準備的啊!所以研二的未來,如果找不到目標,究竟還有沒有繼續、堅持下去的意義?
這幾個月,一直聽聞關於信仰的事。諸如比起宗教,更應稱之為信仰。基督教不是信仰,而是一種生活。不懂,能問誰呢? 獲得文字的解答何其容易,但我的經歷能讓我的心真正了解嗎?
what could we do? 看與被看之間。留一點空間給彼此吧。